第八對-前庭耳蝸神經

解剖生理

听神經分耳蝸神經和前庭神經兩個部分。

(1)耳蝸神經︰耳蝸神經的初級神經元為內耳螺旋神經節之雙極細胞,周圍支接受螺旋器(Corti器)毛細胞的沖動,中樞支組成
耳蝸神經進入內听道,在橋腦尾端終止于繩狀體背側及腹側的蝸神經核。由此核發出縴維在橋腦同側及對側上行,為外側丘系,
終止于四疊體的下丘及內側膝狀體,再由內側膝狀體發出縴維經內囊、豆狀核下部形成听輻射,終止于顳葉顳橫回的皮質听覺中樞。
四疊體下丘是听覺反射中樞,它和上丘、被蓋脊髓束和內側縱束有聯系。

(2)前庭神經︰前庭器官是感受身體及頭部在空間中移動時產生的沖動的器官之一,它牽涉到身體平衡、眼球動作、肌張力、
體位和脊髓反射及自主神經系統等。其初級神經元為內耳前庭神經節的雙極細胞,其周圍支至三個半規管的壺腹、橢圓囊和球囊的
斑狀感受器;中樞支組成前庭神經,與蝸神經一起經內听道進入顱腔,在橋腦尾端進入橋腦後,終止于橋腦及延髓內的各前庭核
(內側核、外側核、上核及脊髓核)。小部分縴維經小腦下腳入小腦,終止于絨球及小結。前庭神經外側核發出的縴維形成前庭脊髓束
,終止于同側前角細胞,司身體的平衡功能。其他諸前庭神經核發出縴維與內側縱束聯系,使內耳迷路與第Ⅲ、Ⅳ、Ⅵ腦神經及
上部頸髓前柱構成聯絡,反射性調節眼球位置及頸肌活動。前庭核也通過前庭網狀束、舌咽神經核與腦干網狀結構聯系。


檢查

Cranial nerve VIII
The veslibulocochlear nerve has two purely sensory portions.
the vestibular and the acoustic.
The acoustic portion can be tested readily.Hold a ticking watch
near each ear, or rub the fingers together,
and asic the patient whether he or she hears the sound.
To test speech discrimination, softly whisper a phrase, word,
or number in each ear and ask thepatient to repeat it.

 

Bone and air conduction of sound waves are compared by applying the stem
of a vibrating 256-Hz tuning forI against the mastoid bone and then holding
the fori near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, asking the patient in whIch position
the Sound S louder. Air conduction exceeds bone conduction in normal patients and in
those with serisorineural hearing loss, whereas the opposite holds true in patients
with conductive hearing loss.

(1)耳蝸神經︰是傳導听覺的縴維,損害後會發生耳聾和耳鳴。檢查基本上限于听力檢查,可用耳語、表聲和音叉等檢查。
常用c128Hz或C256Hz或512Hz音叉進行。

ヾRinne試驗(氣導骨導比較法)︰將振動的音叉柄端放置耳後乳突部(檢查骨傳導,簡稱骨導,用BC表示),待听不見聲音時,
即將音叉股部置于外耳道口(檢查空氣傳導,簡稱氣導,用AC表示),如仍能听到聲音則為氣導大于骨導。
外耳道口听不到聲音時,而于乳突上仍能听到則為骨導大于氣導。正常時氣導能听到的時間比骨導听到的時間約長一倍。
在感音性耳聾中,除全聾以外,一般耳聾總的時間縮短,氣導仍長于骨導,為Rinne試驗陽性。在傳導性耳聾中則骨導長于氣導,
為Rinne試驗陰性。

ゝWeber試驗(雙側骨導比較法)︰將振動著的音叉柄端置于被檢查者顱中線上,正常則覺音響在正中,一側聲音較響在患側為
傳導性耳聾,為Weber試驗陽性,在健側為感音性耳聾,為Weber試驗陰性。


(2)前庭神經︰其功能是反射性地調節軀體平衡。其檢查包括溫度刺激試驗、加速刺激試驗、直流電刺激試驗、
誘發位置性眼震檢查等。

臨床意義
(1)听神經癥狀︰

1)耳聾︰耳聾可分感音性和傳導性兩類(有時為混合性)。傳導性聾常見于外耳道病變和中耳疾病。感音性耳聾中常見于內耳疾病。
耳蝸耳聾或蝸神經及其中樞通路病變引起的耳聾常常是可以區別的︰耳蝸病變引起的耳聾(耳蝸性或末梢性耳聾),
重振試驗陽性(復聰現象),即當聲音強度(分貝)增高時,听力提高,听如健耳;蝸神經病變時,重振試驗為陰性。

2)耳鳴︰指外界無任何聲響刺激,而患者卻有音響感覺。感音器或傳導徑路上任何病變均可引起耳鳴。低音調耳鳴為嗡嗡聲,
大多數為外耳道、中耳病變;高音調耳鳴,似吹哨或蟬鳴,常為神經疾病早期。


(2)前庭神經癥狀︰前庭系統各部分因病變發生功能紊亂的主要癥狀為眩暈、平衡失調、眼球震顫。內耳的急性損害可出現
听覺神經和前庭神經兩方面的癥狀,但蝸神經和前庭神經進入腦干之後即分開,一般腦于病變的眩暈並無听力障礙。
顳葉與眩暈有關,以眩暈為先兆的癲癇,一般定位于顳葉。


1)眩暈︰為感受周圍物體或自身在旋轉的感覺,常伴惡心嘔吐、出冷汗甚至不能起床,輕者僅有搖晃感或不穩感。
前庭周圍性神經如內耳、前庭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眩暈為旋轉性,起病突然,反復發作,持續時間可數小時至數天或數周。
頭位改變可引起眩暈加重,眼球震顫多有固定方向,可合並听覺異常癥狀。前庭中樞性神經如前庭核及中樞聯絡徑路病變
所引起的眩暈癥狀持續,有搖晃感、不穩感,因中樞功能代償之故,眩暈較輕,眼震方向不固定。

2)平衡障礙︰主要表現為步態不穩,易向患側偏斜,昂伯(Romberg)征陽性,甚至傾倒。指鼻試驗,手指向患側偏斜等。
前庭性平衡障礙,除非急性期或進展性病例外,可表現不明顯,需注意各種姿勢檢查。

3)眼球震顫︰眼球圍繞某注視點發生的一種往返不自主有節律的、相當快速的運動叫作眼球震顫。
來回兩個方向的速度多不等(為沖動性眼震),有快相、慢相之分,習慣上以快相的方向作為眼震的方向。
多數眼震向某一方向注視時出現,少數在眼球正視時出現,方向可為水平性、垂直性、旋轉性或混合性。
眼震多見于前庭及小腦病變。因病變部位、性質和病程不同,其前庭性眼震的方向亦不同。急性迷路病變如內耳炎癥、
出血常引起快相向健側的旋轉性眼震,伴有眩暈,由于前庭中樞的代償,眼震及眩暈持續時間一般在幾周內。
中樞性前庭損害(如腦干病變)時眼震方向不一,兩眼震顫也可不一致,快相向注視側。垂直性眼震見于腦干
(常為橋腦)被蓋部病變。